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初中语文> 试题解析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靠近天堂的地方

范稳

  (1)我从小喜欢读书,但是这跟远大理想和父母督促等都毫无关系。我从小较真,比如老师鼓舞我们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会一直问,怎么定义中华?怎么定义崛起?读什么书?中华崛起和我读你说那些书有什么必然关系?还没等我问完,老师就不搭理我了。我父母很少读书,我爸关心大自然,特别是大自然里能吃的东西,他能叫出水里所有鱼的名字。二,我妈关心人类,特别是邻居亲戚之间,他了然方圆十里所有的男女八卦。即便是后来我写的小说出版了,再版了,得奖了,另几本小说也出版了,我父母都不看。我爸说,看不下去没劲,没写鱼;我妈说,保持一下对我残留不多的美好印象,再说,能写成啥样啊,不就是那点搂搂抱抱的屁事儿吗,还没写出花?

  (2)我从小喜欢读书全是因为那时候没任何其他有意思的事可干。我们是最后一代需要主动“杀时间”的人类:没手机,没平板、没电脑,没电影、没游戏厅、没夜总会、没旱冰场、没保龄球。我又对体育没任何兴趣,上街打架又基本是被打,只剩下读书,于是读书。

  (3)我记得有一次我试图进入一个图书馆,里面当班的被吓了一跳,以为我是来偷啥的坏孩子。我问,能借书吗?她说,不能。我问,能能进入书库随便看看吗?她说,不能。我问为什么,她说,你借书,怎么保证你一定能还?再说,不符合规定,你进书库,怎么能保证你能爱护图书不偷书,而且不撕掉几页拿走?再说,不符合规定。我问,那你是干什么的呢?她说,看着像你这样的人的。

  (4)第一次体会到图书馆的美好是在北大。早点去,如果运气好,能有个靠窗的座儿。窗外是很多很高大的白杨树,是很大很绿的草地,是草地上弹吉他唱歌的男女,每个人的眼睛都是全世界最朦胧最忧伤的。七八页书看过,人一阵恍惚,掉进书里,周围的人消失,周围的墙消失,周围的窗户全部打开,周围的一切变软,从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空气,混沌在周围,不知今夕何夕。时间变得很浅,一个恍惚,又憋着不能不去撒尿了,一个恍惚,又饿的不得不去吃饭了,一个恍惚,日落月升,宿舍、图书馆要锁门熄灯了,一个恍惚,白杨树的叶子落光了,草地忽然黄了。

  (5)16年前,我去美国读MBA(工商管理硕士)。16年后,我去美国休个长假。中间这十几年,事冗时仄,读书都在厕上、枕上、车上、飞机上,把包里的Kindle(电子阅读器)勉强算作图书馆。长假中,不设手机叫醒,在风铃声中自然醒来,忽然想到,可以再捡起多年前的爱好,再去泡泡你,图书馆。

  (6)开车去距离住处最近的UC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据说是世界上农业科学最强的大学,靠近校园,有大片实验性农田和果园,但是没臭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不需要证件,不需要存包,没人盘问,我就大摇大摆的进了图书馆。我在地下一层的一个角落坐下,中庭泻下来的光猛,松树很老,草地很嫩。人很少,一切很静,人走路、人轻轻搬开凳子、人掏出钥匙、人挪挪屁股,都发出大的吓人的声音。坐下,吸口气,一鼻子纸张和油墨的味道。

  (7)看书看到去一层上洗手间,我沿着宽大的楼梯往上走,往上看,明晃晃的阳光,一架架的纸书,每本纸书仿佛一个骨灰盒,每个骨灰盒里一个不死、不同、不吵的人类的灵魂,进进出出,自由自在,无始无终,一副人间天堂的样子,整个人便都好了。

(选自《时尚文摘》)

【1】选文第(3)段记叙“我”第一次试图进图书馆的经历,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选文第(4)段中加点词的含义,并说说连用“一阵恍惚”、“一个恍惚”,反映出“我”当时怎样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选文第(7)段划线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赞同读电子书,还是读纸书,为什么?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时间:2024-03-29 09:46:14
【考点】
【答案】

【1】结构上:为下文写进图书馆自由阅读设(埋下)伏笔;内容上,叙述了想“进图书馆”却“不符合规定”的经历。表现出被拒绝时的失望,反衬出下文“没人盘问”,自由自在进图书馆读书的美好体验

【2】“恍惚”的本义是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这里连用“恍惚”,说明“我”被书的内容吸引,反映出“我”沉浸在其中,对周围事物无意识地忘掉一切的精神状态。

【3】示例:书本外形如“盒”,里面装着前人,故称其为“骨灰盒”。让读者仿佛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是无声的聆听,是无言的对话、交流,每一本书给人的启迪和智慧又各不相同。(3分,能紧扣“不死、不同、不吵”,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赞同读电子书刊。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快,难以集中时间去图书馆读纸书,电子书比纸书更方便人们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地阅读;读电子书一样能帮人们吸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愉悦性情;能坚持读电子书也是种好习惯。(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得4分)示例二:赞同读纸书。读电子书无法与纸书相比;纸书的质感,翻书的节奏以及纸张、油墨的气味都是读书时的享受;读纸书更能接近书里的灵魂,更能陶冶性情。(任选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所示文段内容与下文情节的关系,点明其结合上伏笔的作用,内容从概述什么事件、表达人物怎样的心情以及与后文写“自由自在进图书馆读书”一情节的关系。

【2】

试题分析:首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根据具体情节中的情态即“我在图书馆中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从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精神状态来具体分析。

【3】

试题分析:根据“我”读书被书中内容吸引这一情态,从书的外形和书籍是故去的前人精神的遗留这方面来理解作者将书比喻成“骨灰盒”的含义,理解作者是在聆听前人不死的灵魂的声音。

【4】

试题分析:可以从读书方法的便利、书籍的储存、交流、信息传递、检索、读书环境、精神的享受等多方面比较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阅读各自的优缺点。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中考真题 难度:困难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