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 试题库> 初中语文> 试题解析

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选自欧阳修《诲学说》)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A. 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陈涉世家》)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孟子》)

C. 人不学,不知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D. 人之性因物则迁   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2】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而犹不害为玉也”相同的是哪一项?(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C.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D.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4】从甲文的观点来看,乙文中所说的“君子”应该是指怎样的人?如果是周敦颐,他又会希望人们成为怎样的“君子”?

【5】乙文说的是“为学之事”,却为什么又要说“琢玉成器”的事?

更新时间:2024-04-18 20:15:36
【考点】
【答案】

【1】B

【2】D

【3】人的本性,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学习,就要放弃君子(的高尚品德)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不值得深思吗?

【4】从甲文看,是指那些始终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舍生取义之人);周敦颐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是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5】用“玉”设喻,以“玉不琢,不成器”,引出“人不学,不知道”的观点,使抽象的说理更具体形象,更容易使人接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B项“患”都是灾祸、祸患的意思。A项“苟”分别是“苟且”和“如果”的意思,C项“道”分别是“道理”和“说”的意思,D项“性”分别是“本性”和“性命”的意思。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与D项都是表示转折,A项表示并列,B项表示顺承,C项表示并列。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其中“迁”是变化的意思,“舍”是放弃的意思,“念”是考虑的意思。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中考模拟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下载
收藏
+选择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最新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