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明要为班刊中的“异国风情”栏目写一则名著推荐,下列名著适合作为本栏目素材的一项是( )。
A. 《白洋淀记事》
B. 《湘行散记》
C. 《镜花缘》
2、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鲁迅的三味书屋里,有知识(yuān)(1)______博的老师,也有伙伴们趣味盎然的游戏;史铁生的生活里,有母亲慢声细语的劝导,也有悄然(zhàn)(2)_____开的鲜花;劳伦兹的庄园里,有怪(dàn)(3)_____不经的探索,也有令人捧腹的把戏;孔子的课堂里,有谆谆的教诲,也有激烈的争(zhí)(4)______。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好好体会、领悟。
3、
散文阅读。
我与地坛
史铁生
(1)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2)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3)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罢。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4)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5)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简要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
【2】标出下面语句中的重音(用“.”标示)和停连(停顿用“v”标示,连接用“Λ”标示),并说明理由。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3】选文第(5)段引用两个散步的老人的话,有什么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你如何评价“母亲没有找到我,我却决意不喊母亲”的行为?结合选文和课文《秋天的怀念》的内容,简要阐述。
4、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3)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子曰:“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5)明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但同一个诗人面对一轮明月,境遇不同,情感也会有不同。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把-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而在《峨眉山月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却借“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抒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不舍之意。
(6)这个学期,小明同学学习很认真,但他一碰到问题就问同学,从不独立思考,结果成绩并没进步。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他,让他引以为戒。
5、
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__________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有同学认为;课文名著导读“专题探究·话说唐僧师徒”中“唐僧师徒四人”的说法不准确。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见解?结合下列回目的相关内容,简述原因。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7、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相委而去(______)
(2)止增笑(______)
(3)及其家穿井(______)
(4)身亡所寄(______)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
- 下列关于课文《羚羊木雕》运用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对“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
- 读课文《丑小鸭》,以下不属于丑小鸭身上的突出特点是...
- (三)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
- (二)阅读《斑羚飞渡》的选文。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
- 听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关“百草园”与“三味...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
- 选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要运用的表达方...
-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
- 读课文《本命年的回想》,对下列句子的分析理解,正确...
- 《十三岁的际遇》“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
- 《散步》的作者写的是()A.一次舒心愉快的散步。B...
- (三)综合理解、比较阅读:(1)布封的另一篇说明文...
- 读课文《安恩和奶牛》,符合安恩性格特点的词语是()...
- 你对本新闻报道《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 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①《竹影》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属于文中插叙的事件有()...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
- 本文《最后一课》是以______为线索安排情节,按...
- (一)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
-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
- 读课文《皇帝的新装》,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
-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为什么先...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往事依依》一...
- 分析《秋天的怀念》题目的含义。
- 读课文《我的老师》,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有错的一...
- 《梵天寺木塔》中写钱帅心理的一个词是______,...
- 课文《绿色蝈蝈》,“当田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福楼拜家...
- 四川省成都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社戏同步...
- 上海市黄浦区七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天上的街市》同...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散文诗两...
- 安徽省蚌埠局属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课《济南的...
- 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甘肃省广河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再塑生命...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闻一多先...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十三...
-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蔚蓝的王国...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展示华...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我的早年生活同步...
- 安徽省萧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七年级...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刻舟...
- 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初级中学七年级月联考语...
-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四川省简阳市镇金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山东省德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
-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