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二月月考历史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时代背景是组成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元素,中国哲学史中历史哲人的哲学便是由它反映而出。一个时代内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等等都能影响于那一个时代内的哲人的哲学,所以哲学是那个时代的反映。据此推断以下正确的是

A. 春秋战国大分裂大动荡佛教思想中国化

B. 汉朝初年社会凋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唐宋时期三教合流理学产生

D. 明末清初政权更迭阳明心学产生

二、 (共1题,共5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反映了飞速发展与变化的社会生活。明代俗谚道:苏州样,广州匠。明代广东人颇为崇尚“奇器”,而番舶贸易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广州人可以充分享用来自东、西洋的金银之器。广州所造锡器,号称天下最良;广州佛山镇所产的铁锅,更是行销天下。所谓“苏州样”,即“苏意”,就是苏州已经成为领导天下时尚之都。凡衣服式样,新鲜、离奇,一概称之为“苏样”;见到别的稀奇鲜见的事物,也成为“苏意”。“时玩”则是明代出现的新词,宣德铜器、成化窑器,都是明代的时玩。时玩之风,滥觞于江南的好事缙绅,最后经徽州那些巨商大贾推波助澜,遂成全社会风气。同时,沈周、唐寅之画,文徵明、祝允明之书法,无不成为人们收藏的抢手的“时玩”。“杭州风”一词,也是明代各地相当流行的新词。这缘于杭州人喜欢掺假,如酒掺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织作刷油粉,外面漂漂亮亮,里头却是空心甚至腐败。明代中期后,随着生产力发展、商业繁荣之后,也有一个从温饱向奢华的过渡。所谓“新开门七件事”:诙谐、听曲、游玩、博弈、买春、收藏、花虫鱼鸟。其中既有大众百姓逗闷的乐子,也有文人士大夫打发闲暇的雅趣。即生活的享乐化与艺术化。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新名词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清朝中叶以后,出现了来自北方的沙俄和来自中亚的英国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威胁,在对外关系方面也需要通过研究西北史地来辨明形势,寻求安边对策。鸦片战争的失利反映到史学领域,就是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研究外国史地的热潮。同治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有关考察外国史地的撰述逐渐增多,标志着外国史地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代史的撰述在清朝中期,道咸以来,魏源的《圣武记》以及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记载,突破了私家修撰当代史的禁区。晚清史学由于与时代的密切相关而显示出勃勃生机。新史学思潮出现的标志,是梁启超撰著发表的《新史学》(1902年)等3篇史论。新史学思潮除了抨击旧史学之外,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在历史观点上,反对复古倒退,或循环史观,要求以西方进化论为指导,提倡进化史观。

——据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史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科目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25)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