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二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B. 面对挫折,你是正视它,承认它,冷静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从而战胜它,还是在挫折面前心理失常,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C. 李明同学虽学习热情高,但近来几次屡试不爽的考试,让他十分压抑。

D.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短小精悍,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睹物怀人的古体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

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朝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人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

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元明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明朝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移交。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官受贿数额做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也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腐败”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反腐败斗争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立足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完善廉政制度,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摘自《中华励志网》)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官治吏,尤其是反贪反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诉求。

B.古今中外都强调反腐,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古人称之为“吏治”。

C.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因为御史不奉法,监察不力,于是皇帝另派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D.秦朝建立了第一个完备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贪官腐败的反腐奏折,北宋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

B.作为反腐的手段,朱元璋对贪污腐败实施的刑罚骇人听闻,他独创的“剥皮实草”制起着杀一儆百的作用。

C.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是古代最有效的反腐手段之一,就是保障吏民一定的言论自由,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指阙言事。

D.民告官,如果有理有据,又得到官方的及时处理,对于防治腐败,推行廉政,会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官官相护,民怨难申,就会使矛盾激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可见,中国古人一开始就知道防范审判不公和司法腐败。

B.虽然立法严惩,但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D.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反腐败斗争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划线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盘绕

B.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以……为伴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了解,知道

【2】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3】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

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与孤鹜浑然一体的美景;

(3)《逍遥游》中表达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唐)卢纶【1】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1】: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不第,旋即安史之乱爆发,奉养亲人避乱于鄱阳,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生不得重用。

【1】诗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

【2】尾联表现了诗人哪几种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幅有关春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位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选好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八、其他 (共1题,共5分)

8、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语意贯通的一组是( )

咖啡园里也时常呈现一片赏心悦目的美景。雨季初始,咖啡花盛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节,妇女和孩子们随同男人一起,前来采摘咖啡豆。

①咖啡花有一股黑刺李般的淡淡的略带苦涩的香味。

②细雨霏霏,薄雾濛濛,垩白色的花朵,犹如一片白云覆盖在八百英亩土地上,光彩动人。

③一旦咖啡豆成熟,园里就变得一片艳红。

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5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