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诗句中,哪两项蕴含的哲理最相近

A.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B.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好友在一次重大考试中受挫,你想要送他一句话,下列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A.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

(1)目前国内网络微电影由于生存形态和创作动机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纪实微电影、剧情微电影、广告微电影和实验微电影。无论是哪种类型,网络微电影这一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影像小品文”,是除网络外无法通过其他媒体或以其他方式体验的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是艺术发展尤其是影像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中国古典艺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的成果。从表面上,看网络微电影与中国古典艺术相距甚远,两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网络微电影既然被称之为艺术,就包含在艺术体系之中,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有必要接受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艺术因素,并将之内化于自身的创作美学。

(3)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艺术发展中,绝句因其简洁的篇幅、巧妙的审美思维、高效的情感表达,一直深受诗人们的宠爱。凡诗人者,无不工绝句,这一现象甚至有些像当今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网络微电影。绝句的创作秉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特点,于方寸间见意象、以有限中表无限,一般结尾意味无穷却又能合情合理。绝句以四句为体,正应了叙事的“起承转合”,于时空转换中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如柳宗元在《江雪》中所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面两句“千山”“万径”描述环境,类似于影视视听语言中的“大全景”的运用。于第三句镜头推进。由“孤舟”的全景至“蓑笠翁”的中景人物描写,最后聚焦到特写——“独钓”这一具体动作上,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表达出钓鱼翁的孤寂,虽无声却意味深长。由此可以看出,绝句通常在构思上将互相冲突、互相对立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将事物的远近、大小、情思的刚柔、虚实相互融合,体现的是一种“阴阳相成”的创作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 ⋅ 贝尔曾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反观网络微电影所呈现的以视觉消费为主的创作目的,着实难以实现具有思辨目的的深度审美。除此之外,绝句因其体裁特点与微电影的创作美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成为微电影创作的选题资源。

(4)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有一种主张笔墨凝练、形象赋予意趣、创作随性率真的即兴绘画形式——小品画。小品画通常突出神情,其艺术效果强调形简而神生、笔简而意赅。_________,小品画造型特点通常不会囿于写实,对形象的处理多用变形、抽象的艺术加工手段,以实现高度概括的目的。网络微电影其叙事强调概括,其视听强调凝练, ________往往忽视概括和凝练以外神情意趣的追求。_________小品画对神情意趣的追求,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才能走入千家万户。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闲情逸致也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遍审美心理。

(5)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微电影的创作应考虑用户的接受习惯,应注重视听语言的高度概括、画面信息的有效。微电影《一维》采用剪辑动画的形式,巧妙地融合了中国水墨画的神韵以及皮影艺术的元素,以古喻今地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但从《一维》中也可以看出,以凝练的形式表达深奥的内容似乎是失败的。对微电影来说,由于观众的接收习惯,不适合通过繁杂的信息量来探讨宏大的主题,叙事元素也应同形式一样化繁为简。

(6)中国传统文化外援下的中国传统审美内涵以及与之相应的艺术特征决定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标准与纬度。学者何乃英在其著作《东方文学概论》中提到东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写意手法和中和之美”,即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趣味中的意境和神韵。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1】第(5)段的“叙事元素”,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空格处依次选择的词语是

A. 因为   B. 然而   C. 因此   D. 虽然

【3】第(3)段中不属于“有意味的形式”是

A. 叙事的“起承转合”。

B. 既有审美功能,又启人思考。

C. 能将对立和冲突熔于方寸之间。

D. 有蒙太奇的镜头的多角度切换。

【4】第(5)段中举微电影《一维》为例,对其目的分析明确的一项是

A. 说明微电影不适合用繁杂的信息探讨宏大的主题。

B. 说明微电影可以巧妙地融合中国其它艺术的元素。

C. 说明微电影可以以古喻今地探讨人性的善恶。

D. 说明微电影的形式一定要简洁,为观众们所接受

【5】上文的题目最合适的选项是

A. 论中国古典艺术与网络微电影的关系

B. 网络微电影包含的中国古典艺术元素

C. 论网络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D. 中国古典艺术对网络微电影创作美学的启示

【6】有人认为第(6)段与全文关联不大,你如何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吴败齐师于艾陵之上,还师临晋,与定公争长①,未合,边候乃至,以越乱②告。吴王夫差大惧,合诸侯谋曰:“吾道辽远、无会、前进③,孰利?”王孙骆曰:“不如前进,则执诸侯之柄以求其志。请王属士,以明其令,劝之以高位,辱之以不从,令各尽其死。”

(2)夫差昏秣马食士,服兵被甲,勒马衔枚,出火于灶,暗行而进。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中校之军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王亲秉銊,戴旗以阵而立。左军皆赤裳、赤髦、丹甲、朱羽之矰,望之若火,右军皆玄裳、玄輿、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带甲三万六千,鸡鸣而定阵,去晋军一里。天尚未明,王乃亲鸣金鼓,三军哗吟以振其旅,其声动天徙地。

(3)晋大惊,不出,反距坚垒,乃令童褐请军,曰:“两军偃兵接好,日中无期。今大国越次而造弊邑之军垒,敢请乱故。”吴王亲对曰:“天子有命,周室卑弱约诸侯贡献,莫入王府,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无姬姓之所振,惧,遣使来告,冠盖不绝于道。始周依负于晋,故忽于夷狄。会晋今反叛如斯,吾是以蒲服就君。不肯长弟,徒以争强,孤进,不敢;去君不命长,为诸侯笑。孤之事君,决在今日:不得事君,命在今日矣!敢烦使者往来,孤躬亲听命于藩篱之外。”童褐将还,吴王蹑左足,与褐决矣。

(4)及报,与诸侯、大夫列坐于晋定公前。既以通命,乃告赵鞅曰:“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小则嬖妾、嫡子死,否则吴国有难;大则越人入,不得还也。其意有愁毒之忧,进退轻难,不可与战。主君宜许之以前期,无以争行而危国也,然不可徒许,必明其信。”赵鞅许诺,入谒定公,曰:“姬姓于轴,吴为先老,可长,以尽国礼。”定公许诺。命童褐复命。

(5)于是吴王愧晋之义,乃退幕而会。二国君臣并在,吴王称公,前歃,晋侯次之,群臣毕盟。

注:①争长:争当盟主。②越乱:指越国进攻吴国。③前:先。进:“晋”的谐音。

【1】解 释下列加点字:)

(1)晋大惊,不出,反距坚垒   (2)两军偃兵接好,日中无期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无会、前进,孰利?

A. 谁   B. 通“熟”,仔细   C. 成熟   D. 哪一个

【3】翻译文言句子: 夫差昏秣马食士,服兵被甲,勒马衔枚,出火于灶,暗行而进。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

【4】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中校之军皆白裳

②子有命,周室卑弱

③周室卑弱,约诸侯贡献

④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

⑤遣使来告 ,冠盖不绝于道

⑥孤躬亲听命于藩篱之外

⑦孤躬亲听命于藩篱之外

A. ①③④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②④⑥   D. ②④⑤⑥

【5】第(2)段划“_______”部分使用了整句,请分析其作用。

【6】概括吴王的人物形象特点: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

(3)“窗”是古诗词中的常见物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窗抒发着晚年寂寞的情怀;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对妻子(或友人)的思念。

(4)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远眺时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题扬州禅智寺①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① 开成二年,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弟弟患眼病,寄居在扬州东北的禅智寺。杜牧赶去扬州给弟弟治病,病没治好,但假期已满。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他毅然放弃官位留了下来,此时写了这首诗。

【1】杜牧与________并称为“小李杜”。

【2】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青苔”、“白鸟”以冷色调从视觉角度来渲染气氛。

B. 颔联“满”字写出青苔之盛和游人之多,极言繁盛之象。

C. 颔联“故”字,运用拟人手法,小鸟徘徊,增环境之凄冷。

D. 颈联“下”字极富动态,内含夕阳西下时的伤感落寞之情。

【3】此诗首联和尾联的写作手法有相同之处,请对此进行赏析。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6、

作文:“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是在移动互联网时期,用含有特定对象的符号、图片等来传情达意。对于“表情包”的流行,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人认为:作为一种民间符号“表情包”体现出其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它能传速、直观、生动传递着使用者的多种情感,拓宽了人们表情达意的空间。也有人认为:“表情包”的流行,形成人类交流“符号—— 文字 —— 符号 ”的循环。文字的式微,意味着文明倒退。……

对于“表情包”的流行,你如何看待?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 800 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4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