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鄂南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十月联考语文试卷
答题卡下载
收藏试卷
平行组卷
一、选择题 (共1题,共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样的飞跃,源于一个先进的政党,源于一个_____的制度,源于伟大的中国人民。_________凝结而成的 “中 国方案”,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从_______思想束缚到改革开放伟大觉醒,再到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________;从被围堵孤立到融入世界,再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70 年披荆斩棘,70 年风雨兼程,我们的国家 ,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发 生了 翻天 覆地 的变 化, 都是 感天 动地 的一 部奋 斗史 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 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优秀 未雨绸缪 突破 新格局

B.优越 未雨绸缪 突破 新形势

C.优越 厚积薄发 冲破 新格局

D.优秀 厚积薄发 冲破 新形势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时代坐标不断更新中国的发展方位。

B.时代坐标不断更新中国的发展方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C.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坐标不断更新中国的发展方位。

D.不断更新中国发展方位的时代坐标,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在世界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 史诗。

B.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都是感天动地的一部奋斗 史诗。

C.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感天动地的一部奋斗 史诗。

D.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 史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2、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在“五四”时期,有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抗战时期,有艾青、田汉等;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产生了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也是诗人今后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认真梳理一下,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以下三种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值得总结经验,以推动诗歌健康发展。其一,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中国诗歌的复苏,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新诗潮被称为“朦胧诗”,这个称呼表明了这些诗歌在传统读者眼中是一个形象模糊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国传统诗歌美学和现代诗所借鉴的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的差异,朦胧诗的出现,也产生了读者疏离诗歌的效应。中国的现代主义思潮,在不断的争论中发展。其二,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和民间的姿态,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老诗人重新回到文坛,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诗人。这两部分诗人在七八十年代发表了大量表现大众生活、呼唤思想解放的诗篇。这种潮流受到了读者的追捧,在推进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鼓动作用,同时其文学资源和诗歌元素大多来自生活,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现代主义形成并立潮流。到20世纪90年代,诗坛这种关注现实的诗歌发生流变,出现了新乡土诗、城市打工诗以及口语写作等。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其三,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在诗坛没有缺席。中国古典诗歌有很多喜爱者,尽管这种用文言写作的格律诗词,在今天很难有新的超越,但仍有大量习作者,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令人敬重。

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今天中国诗人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百年新诗发展中,有追求有担当的中国诗人们创造了诗歌的奇迹。在新时代,创造中国新诗“高峰”的希望,仍将寄托在关注时代潜心写作的诗人们身上。

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创作大众化,就会让诗歌变得繁杂、无序,甚至会突破底线,让诗歌变成快餐产品。

B.中国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其与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紧密契合的必要性。

C.中国诗歌的现代主义倾向,让诗歌与读者产生隔阂,引起争论,阻碍了诗歌的发展。

D.坚守传统的姿态让诗歌难有新的超越,这与诗歌表现时代精神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现实出发,提出了诗人的天职和担当,重点参照中国新诗百年历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B.文章主体部分采取并列式论证结构,侧重从诗歌的精神、题材和语言等方面展开论证。

C.文章提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诗人的创作,主要论证新写实主义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的特点。

D.文章认为锤炼诗歌语言艺术精度,就是只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大众化,形成多样而复杂的局面,势必破坏其固有的优点,造成中国诗歌精神的迷失。

B.中国新诗只有坚守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为中华民族担当的使命,才能产生无愧时代的伟大篇章。

C.在传统读者眼中,西方现代主义美学与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融合形成的朦胧诗是一个形象模糊的角色。

D.锤炼诗歌语言需要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让诗歌的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富有活力。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5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琮字温文,性宽仁,有大度,倜傥不羁,博学有文义。兼善弓马,遣人伏地著帖,琮驰马射之,十发十中,持帖者亦不惧。初封东阳王,寻立为梁太子。及嗣位,上赐玺书曰:“彼之疆守,咫尺陈人,水潦之时,特宜警备。陈氏比日虽复朝聘相寻,疆埸之间犹未清肃,唯当恃我必不可干,勿得轻人而不设备。朕与梁国,积世相知,重以亲姻,情义弥厚。江陵之地,朝寄非轻,为国为民,深宜抑割,恒加饘粥,以礼自存。”又赐梁之大臣玺书,诚勉之。时琮年号广运,有识者曰:“运之为字,军走也,吾君将奔走乎?”其年,琮遣大将军戚昕以舟师袭陈公安,不克而还。征琮叔父岑入朝,拜为大将军,封怀义公,因留不遣。复置江陵总管以监之。琮所署大将军许世武密以城召陈将宜黄侯陈纪,谋泄,琮诛之。后二岁,上征琮入朝,率其臣下二百余人朝于京师,江陵父老莫不陨涕曰:“吾君其不反矣!”上以琮来朝,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之。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上遣左仆射高颎安集之,曲赦江陵死罪,梁二主各给守墓十户。拜琮为柱国,赐爵莒国公。炀帝嗣位,以皇后之故,甚见亲重。拜内史令,改封梁公。琮之宗族,缌麻以上,并随才擢用,于是诸萧昆弟布列朝廷。琮性淡雅,不以职务自婴,退朝纵酒而已。内史令杨约与琮同列,帝令约宣旨诫励,约复以私情喻之。琮答曰:“琮若复事事,则何异于公哉!”约笑而退。约兄素,时为尚书令,见琮嫁从父妹于钳耳氏,因谓琮曰:“公,帝王之族,望高戚美,何乃适妹钳耳氏乎?”琮曰:“前已嫁妹于侯莫陈氏,此复何疑!”素曰:“钳耳,羌也,侯莫陈,虏也,何得相比!”素意以虏优羌劣。琮曰:“以羌异虏,未之前闻。”素惭而止。琮虽羁旅,见北间豪贵,无所降下。尝与贺若弼深相友善,弼既被诛,复有童谣曰:“萧萧亦复起。”帝由是忌之,遂废于家,未几而卒。赠左光禄大夫。

(选自《隋书·萧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

B.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

C.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

D.军至鄀州/琮叔父岩及弟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引陈人/至城下虏/居民而叛/于是废梁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聘,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

B.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于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C.仆射,职官名。秦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汉代职权渐重,分左右仆射,魏晋后相当于宰相职位,南宋后废。

D.缌麻,为中国旧制丧服名。古代以亲疏为标准分丧服为五个等级,缌麻是最重的一等,服用细熟麻布做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琮文武双全,骑射俱佳。他博学多才,让人趴在地上拿着箭靶,御马连射十发皆中,拿箭靶的人丝毫不害怕。

B.萧琮深受皇恩,极为器重。登上梁国王位后,隋炀帝特意写信给他,提醒他要居思安危,提高对陈国的防备。

C.萧琮性情淡泊,不喜朝务。退朝后放纵饮酒,皇上下召让杨约告诫他,杨约以私人感情规劝他,却被萧琮婉拒。

D.萧琮平等待人,生性豁达。杨素认为胡虏属于优等,羌族属于劣等,萧琮却回答从未听闻,让杨素感到羞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陵父老莫不陨涕曰:“吾君其不反矣!”

(2)公,帝王之族,望高戚美,何乃适妹钳耳氏乎?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5分)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人罗大经指出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有八层意思,寓指 八层悲伤,层层推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浔阳城当地虽有乡土音 乐但难以入耳。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月抒怀,表达对人生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①

(南朝•梁)何逊

缘沟绿草蔓,扶楥②杂华舒。

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余。

遥遥长路远,寂寂行人疏。

我心怀硕德③,思欲命轻车。

高门盛游侣,谁肯进畋渔④。

注:①此诗写于何逊“州举秀才”之后,诗人于落日前立村落所望,其时范云任广州刺史。②楥:篱笆。③硕德:美德。④“畋渔”,种田、捕鱼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杂”描绘了青草绵延,碧绿如茵;野花开放,杂乱无序的画面,让景物鲜活灵动。

B.“澹”将轻烟、垂柳、夕阳和余晖融合,描绘了一幅春野夕照图,富有诗意美。

C.前四句描写黄昏眺望所见春野景致,优美宁静,触动诗人情绪,乐景衬哀情。

D.本诗结构严谨,前四句写景,“遥遥长路远”是诗人览物所感,为下文抒情作转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本诗作分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 字。

对于一个接受移植的器官来说,除了发挥生命功能的外来细胞是核心之外,①___________。“单一外来细胞移植不易成活,也不‘合群’”,必须为器官提供细胞载体与结构支架,这就需要用到生物材料。通俗地说,生物材料是要为移植的功能细胞搭个“家”,连“家”一起搬过去, ②___________,进而成活下来。由于要植入体内,甚至是人体内的核心部位,因此对于生物材料的选择,③___________,如可降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以及一定的空间结构、孔隙率、降解速率等特性。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自首次参加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至今,中国已参加了八届奥运会,七届奖牌数位居前五,其中最近四届奖牌数稳居前三。

②2018年江苏省大一新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合格率为78.78%,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调查还显示,高考成绩高的学生体测成绩也较好。

③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网友关注的试题 更多>>
网友关注的试卷 更多>>
试卷分析
(总分:50)
总体分析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句名篇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