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B.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
-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战战兢兢滑...
- 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短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
-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上溯(s...
- 仿照下面画线句的内容和形式,联系前文,续写两句话。...
-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秦城恐不...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作揖歉意恶...
- 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
- 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抚孤松而...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
- 《归去来兮辞》中“归去来”的意思是______,“...
- _____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______。(...
- “何”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
-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雄伟气势...
- 以下是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请用简...
- 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诫人们不能有丝毫的贪心,不能觊...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大量事实中告...
-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一...
-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三五之夜”即农历...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厦门...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生命大巡游①那一年,与家人离...
- 《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
- 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
-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版《红楼梦》...
-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幽壑枕藉磐石踯躅B....
- 下列划线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点缀(zhuì...
-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填...
-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单元第课《别了,“不列...
-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单元第课《奥斯维辛没有...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单元第课《诗两首雨...
-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课《雨霖铃》同...
- 湖南岳阳华容县一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
-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练习...
-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第二学期高一周练语文...
-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江苏卷)
- 河南郸城县一高高一月考三语文试卷(解析版...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课《物种起源》...
- 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卷(解析...
-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课《登高》同步...
- 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解析...
-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五中学、唐江中学高一...
- 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 广西省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课《奥林匹克精...
-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检...
-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单元第课《荆轲刺秦王》...
-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湖南卷)
-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度高一月学生学业能力...
-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课《虞美人》同...
-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衔接班)月月...
-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重点班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单元《离骚》巩...
-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单元《诗经两首...
-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单元第课《斑纹》同步练...